中文版   English
 
  主 办 期 刊  
  出 版 著 作  
  中国就业战略报告  
 
  你当前的位置: 科研项目 中国就业战略报告
站内搜索:
 
  中国就业战略报告
   
“双转型”背景下的就业能力提升战略研究
    本报告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中国就业战略报告”系列的第四部。
 
    当前中国正面临着“体制转型”和“结构转型”的“双转型”艰巨任务。而实现“双转型”、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不得不依赖劳动力供给方的根本调整。在中国告别物质资本短缺约束条件之后的今天,要维系经济持续增长与就业扩大,就必须高度关注劳动者就业能力,包括创业能力的提升。
    然而与此同时,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失业的现象,即“个人找不到工作,而企业又招不到人”。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引发的周期性失业冲击,给中国社会带来史无前例的压力。直至今日,劳动力市场上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并没有丝毫缓解。在教育和培训领域,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所内生的根深蒂固惰性,使得劳动力供给调整速度极其缓慢,结构性失业变得更为突出。 
    《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8-2010:“双转型”背景下的就业能力提升战略研究》将试图破解“双转型”背景下的结构性失业难题。该报告是继《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4: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5-2006:面向市场的中国就业与失业测量研究》、《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7:劳动力市场中介与就业促进》出版之后,由中国就业研究所发表的第四部就业战略研究报告。
    《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8-2010》共分四大部分,由一个总报告和十四个子报告构成。第一部分主要对有关就业能力的理论进行分析和探讨,包括杨伟国和谢欢撰写的《就业能力概念的发展演变》、熊通成和曾湘泉撰写的《软技能的层次划分、形成机理与培养机制》以及王剑和吴莹所撰写的《让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创业能力相关研究回顾及展望》;第二部分对在职人员的就业能力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包括杨小闯撰写的《变化的就业环境与职业管理能力挑战》、宋洪峰撰写的《建立促进员工就业能力提升的激励机制》以及苏中兴和曾湘泉撰写的《资格证书、技能水平、工作绩效及收入效应》;第三部分讨论了包括大学生和职业技术教育毕业生的培养和就业能力,包括卿石松撰写的《就业能力、实习经历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王霆等撰写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就业能力调查研究》、牛玲撰写的《就业能力认知差异研究---以石油工程专业为例》、周文霞等撰写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及就业能力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以及王霆撰写的《我国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与就业战略》;第四部分分析和讨论了包括转业军人、农民工和长期失业人员在内的几类特殊人群的就业能力提升问题,包括周禹和陈力闻撰写的《完善我国军人转业就业能力开发机制建设:问题、思考与建议》、杨玉梅撰写的《农民工培训与就业能力提升——一项基于河南省阳光工程受训学员培训效果的实证研究》以及崔钰雪和王鑫撰写的《长期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缺口和提升对策》。
    本研究报告得到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岗位创造、能力提升、中介服务及反歧视的机理和政策”的资助。另外,中国人民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理论与实践发展”项目也提供了部分支持。
    自这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开展以来,所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除每年以成果要报的方式提供给国家社会基金办公室,呈送有关领导机关之外,许多成果曾直接被中央有关部门采纳和吸收。例如,有关“切实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积极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的政策建议”被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学技术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06-2020)》所吸收;2008年11月19日,在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主持的共青团第十六届中央书记处第四次集体学习上,曾湘泉教授应邀就“我国就业形势与青年就业问题”讲解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研究报告,并下放至全国各级团组织,供各级领导参阅学习;2008年6月19日,曾湘泉教授应邀在省部级领导干部“促进就业与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专题研讨班上,就“人力资源市场与公共就业服务”做了专题讲解。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就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