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English
 
  活动报道  
  最新消息  
 
 
  你当前的位置: 新闻动态 活动报道
站内搜索:
 
  活动报道
   
 
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就业季度分析会成功举办
分享到:
时间:2021-01-21    浏览量:1908
 

2021年1月1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主办的2020年第四季度就业分析会通过网络会议方式成功举办。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尹建堃副司长、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孟灿文副司长,苏州工业园区、智联招聘集团、58同城招聘研究院、滴滴发展研究院和阿里研究院等企业领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教授、耿林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罗楚亮教授、黄伟副教授、赵丽秋副教授等相关研究人员3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王非主持会议。

在主题报告阶段,耿林研究员作了题为《2020年第四季度就业形势分析——基于智联招聘网络大数据》的主题报告。报告首先对2020年第四季度的就业市场总体情况进行介绍,随后进一步就不同行业及职业、不同区域及城市、不同企业规模和不同企业性质的就业景气程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报告指出,2020年第四季度就业景气指数(CIER指数)的月度指标逐月上升,季度指标由上季度的1.89上升至1.95,但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1.72)。从2020年四个季度的月度分析来看,2020年年初CIER急剧下降,3月达到最低点1.02,4月开始逐月增加,增长趋势一直持续到本季度末。其中,4月至6月CIER指数依次为1.16、1.30和1.65,7月至9月CIER指数依次为1.82、1.87和2.01,10月至12月CIER指数依次为1.78、1.98和2.11,显示出逐月上升的态势。2020年一至四季度CIER指数最高和最低行业之间差别倍数在17-21倍之间,行业就业景气极化程度上升。中介服务行业仍处于榜首,景气程度最高,娱乐/体育/休闲、教育/培训/院校、专业服务/咨询和保险等行业也相对较高。环比来看,就业景气程度行业间CIER指数变化存在差异:中介服务、专业服务/咨询、互联网/电子商务等CIER指数上升;娱乐/体育/休闲、教育/培训/院校、保险等CIER指数下降。同比来看,景气程度较高行业间CIER指数变化存在差异:中介服务、娱乐/体育/休闲、专业服务/咨询等CIER指数上升,教育/培训/院校、保险、互联网/电子商务等CIER指数有所下降。本季度能源/矿产/采掘/冶炼、办公用品及设备、旅游/度假等行业就业景气程度仍相对较低,竞争激烈。与上一季度相比,多数就业景气程度较差行业的招聘需求人数下降,而求职申请人数增加或降幅较小,CIER指数下降。电气/电力/水利的招聘需求人数增幅大于求职申请人数,CIER指数则上升。与去年同期相比,多数就业景气程度较差行业的招聘需求人数降幅大于求职申请人数,或招聘需求人数下降,而求职申请人数增加, CIER指数均下降。办公用品及设备行业招聘需求人数与求职申请人数降幅基本一致,印刷/包装/造纸行业招聘需求人数和求职申请人数增幅基本一致,CIER指数基本不变。分区域来看,本季度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CIER指数呈现依次递减趋势。东部地区就业景气相对较高,CIER指数为1.65;中西部地区次之,CIER指数分别为1.48和1.18;东北地区就业景气程度仍最差,CIER指数为0.83,就业竞争相对激烈。与上一季度相比,东部和中部地区招聘需求人数增加,求职申请人数减少或增加幅度较小,CIER指数均上升;西部和东北地区求职申请人数显著增加,招聘需求人数下降或增加较少, CIER指数均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各地区招聘需求人数均下降,求职申请人数增加或降幅较小,CIER指数均下降。从城市来看,2020年四季度一线、新一线、二线和三线等城市CIER指数呈依次递增的趋势。其中,一线城市的CIER指数为0.86,就业竞争激烈;新一线城市的CIER指数为1.32;二线城市的CIER指数为1.58,三线等城市CIER指数为1.67,就业市场相对宽松。环比来看,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招聘需求人数增加带动CIER指数小幅上升;二线城市招聘需求与求职申请人数均小幅增加,CIER指数保持不变;三线城市CIER招聘需求人数下降,而求职申请人数增加, CIER指数下降。同比来看,各城市等级招聘需求人数均下降,求职申请人数增加或降幅小于招聘需求人数,CIER指数下降。

苏州工业园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德福报告了《苏州工业园区2020年四季度人力资源情况报告》。该报告介绍了中国苏州工业园区第四季度人力资源的情况,主要包括四季度的人力资源特点以及电子劳动平台的状况两部分内容。报告指出,2020年苏州地区全年员工的流动率较2019年有所下降,包括主动流动率和非主动流动率等各岗位流动率均出现小幅度的下降,但是各岗位薪酬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值得注意的是,研发类的岗位薪酬增长较快。此外,李德福还详细介绍了苏州工业园区创新性的做法,即利用电子化工具和大数据平台对企业招聘和人事管理提供相关服务,对劳动合同等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更加便捷的统计监测。相关做法克服了政府对劳工就业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全面的缺点;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不再是耗时、耗力和难以管理的事务性工作,这一做法也为未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智能化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首都经贸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讲师毛宇飞博士报告了《应届生CIER指数和就业形势分析——第四季度现状及全年度总结》。报告显示,四季度高校毕业生CIER指数同环比均出现上升;自2020年4月以来,高校毕业生CIER指数逐月攀升,11月份达2.40,但由于12月份一些省市出现零散疫情,导致部分企业需求明显下降。分行业和职业来看,四季度中介服务业景气最高,2020全年新兴服务行业保持领先,新基建行业成为就业增长点;分区域和城市来看,四季度一线城市求职竞争激烈,二、三线城市就业景气较好,2020全年东部、中部就业景气同比下降明显,西部、东北变化较小;分企业规模和性质来看,四季度大型企业、民营企业就业景气较好,2020全年国企、上市公司和民企的求职供给增加明显。回顾2020全年就业形势,年初在疫情冲击下,短期内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两端均受到一定影响。但在疫情防控和国家政策作用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指数逐月攀升,但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就业总量压力较大,行业、职业、区域之间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仍存在。报告建议,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政府可以从强化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信息传播和流动,提高求职匹配效率;高校应关注新经济、新业态和新就业,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实习基地;毕业生应及时掌握就业市场信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就业理性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博士生熊督闻报告了基于58同城招聘平台数据的《蓝领就业市场研究报告》情况。内容包括:蓝领就业市场的总体情况,以及不同行业、职业和地区的蓝领指数等。2020年第四季度蓝领景气指数达到3.89,远高于去年同期的1.99,也高于今年三季度的3.00。从月度情况来看,2020年9月份蓝领指数达到历史新高3.62后,一路攀升,10至11月分别为3.68和3.69,12月份又达到4.42,蓝领就业市场景气程度不断向好。今年下半年蓝领指数同比上升的原因主要是招聘需求人数大幅度的同比上升,求职申请人数同比变化则不大;从8月份开始,蓝领指数环比上升主要是由求职申请人数变化导致,受到季节性因素影响,8到12月份求职申请人数逐月下降。从各大行业蓝领指数情况看,2020年4季度租赁与商业服务业蓝领指数相比上季度有很大提升,除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建筑业稍微有所下降,其他各行业均有增加,住宿、餐饮业情况与总体情况有所不同,迄今仍不乐观。从职业方面看,2020年招聘需求人数最高的为制造业相关职业,求职申请人数最多的为普工、司机、文员、销售代表、服务员和店员等。分区域来看,2020年4季度东、中、西及东北地区蓝领指数同比均大幅增加,除了中部地区环比略有下降以外其他地区均环比上升。第4季度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蓝领指数同环比均有增长,仅京津冀地区环比增幅较小。从各城市情况来看,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蓝领指数从大到小分别为石家庄、天津、秦皇岛和北京,长三角地区为嘉兴、镇江、温州、南通等,珠三角地区为中山、东莞、惠州、佛山等城市。

在主题发言和自由交流阶段,与会领导和专家围绕第四季度及全年就业形势进行了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尹建堃副司长、孟灿文副司长等对上述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和分析。

智联招聘集团数据研究员周培分享了智联招聘的若干调查结果,包括就业竞争指数的变化、行业薪酬水平的变化以及海外求职者就业的动态信息等。四季度薪酬在年内首次出现环比上涨。因为疫情和经济原因,海外毕业生,特别是北美地区毕业生回国求职数量有大幅度增长。另外,35岁以上求职者数量明显增加,待业时间较长,这些现象值得进一步关注和分析。

58同城招聘研究院研究员肖影影分享了有关互联网相关工作、灵活用工和大学生就业相关信息等情况。行业上看,疫情影响下制造业跟物流相关的企业招聘需求复苏较早,服务业仍处于逐步恢复当中。用工方式上看,灵活用工市场释放更多活力,一线、新一线城市灵活用工需求占比更高。大学生就业方面,应届生薪酬水平更趋于理性,大学生希望就业城市以一线和新一线为首选目标,二线、三线也有所提升。

滴滴发展研究员缐伟华结合滴滴平台数据,分享了有关代驾司机群体上的研究情况。代驾作为一种新的就业形态相比其他职业呈现更加自由、更加灵活的接单时间和准入门槛,代驾司机整体收入较高,且相对稳定。正因此,代驾行业吸引了很多具有驾驶技能的从业者进入。基于未来发展形势,代驾行业具有持续乐观的预期。

阿里研究院研究员徐飞分享了对中小微企业的调研情况。中小微企业面临市场需求不足、账面资金紧张、经营成本较大等问题,不过企业对未来宏观形势和用工变化均有比较乐观预期。针对缓解中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包括提高信贷政策针对性、延续行之有效的征收率、减免经营用房租金的政策落实到位等。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罗楚亮教授对就业所相关报告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诸多建议。他建议:一是深入分析整体就业形势的演变,体现出疫情加外部需求的叠加效应;二是外资和独资就业形势变化比较明显,持续关注该问题的潜在原因;三是劳动力供需结构性问题,应特别关注供给方背后的原因和因素;四是挖掘就业积极政策方面更细致的信息,有助于对政策的深入分析。

最后,曾湘泉所长对会议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就一些热点问题谈了他的一些认识和想法。他认为,疫情对于整个就业市场产生的外生冲击与影响,相关问题还需要做更加深入的研究。2021年中国就业研究所的工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展开。首先,将进一步推进并深化疫情对就业市场冲击影响的大数据研究;其次,收集相关政策数据,启动有关疫情期间政府出台保就业和稳就业的政策效果研究;再次,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传统就业市场监测指标,如登记失业率、新增就业人数等评估。最后,他衷心感谢社会各界2020年对于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期望未来与大家继续加强深度合作,为中国就业市场动态监测和科学决策做出更多贡献!



 
 评论0条
还没有评论
 会员评论(只限会员发表评论)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就业研究所